top of page

澳門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

每年的 5 月 13 日天主教會都會慶祝花地瑪聖母瞻禮,以紀念聖母於 1917 年 5 月 13 日在葡國花地瑪向三位小牧童顯現。聖母要求世人每天為罪人回頭悔改和世界和平勤唸玫瑰經。


澳門的「花地瑪聖母瞻禮及九日敬禮」始於 1929 年,其中的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」(Procissão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)更於 2019 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澳門教區對花地瑪聖母敬禮的推崇和熱愛,不單是澳門教區的大事,同時也是「澳門街」的盛事。每年都吸引不少市民和外地教友特地組團來澳共同參與。

【歷史由來】

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活動由兩位耶穌會會士—Pe. António Roliz, S.J. 和 Pe. António Maria Alves, S.J. 發起並推動。當年的敬禮只有三天,由 5 月 10 日開始。在 1929 年 5 月 13 日,高若瑟主教主持了一台主教大禮彌撒,然後明供聖體直至下午,講道後開始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。第一次花地瑪聖母遊行路線是由玫瑰聖母堂出發,遊行到主教座堂,然後經議事亭前地,最後回到玫瑰聖母堂。一眾教友在遊行時一起誦唸玫瑰經及高唱聖母歌。為能把這虔誠的敬禮持續下去,同年的 12 月 13 日,更成立了「花地瑪聖母會」,並由這團體負責每年遊行的安排及各項事宜,一直延續至今。


由 1930 年開始,敬禮更改為九日敬禮,而遊行路線亦改為由玫瑰聖母堂出發直上西望洋山頂海崖聖母小堂(主教山小堂)。此敬禮原只以葡語進行,後為落實及鞏固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禮儀改革,自 1978 年所有禮儀轉以中葡雙語進行。二戰期間,遊行亦沒有中斷,且有更多人參與一同祈求和平。


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」不單是澳門一項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宗教習俗,透過長期的集體經歷形成一種身份認同的作用,為澳門教區的教友塑造一個特性,以特有的方式和意念表達基督信仰的一種面貌。如此,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」就好像澳門教區發展上的一座標誌。

 

【資料參考】號角報: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(一)

【攝影】Ivan Leong ©️ 號角報 ; 2021 ©️ Antonius Photoscript

澳門美麗街2B地下 

Rua Formosa N°. 2B R/C, Macau

(853) 2856 2247

  • Facebook的 - 白圈
  • Instagram的 - 白圈
  • YouTube的 - 白圈

© 2022 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